Abstract: 本文介绍CUDA核函数计时方法
Keywords: gettimeofday,nvprof
给核函数计时
继续更新CUDA,同时概率和数学分析也在更新,欢迎大家访问www.face2ai.com
昨天晚上开始折腾ubuntu,上一篇用腾讯云搭建服务器来调试CUDA,现在有机器了,所以装个ubuntu准备调试cuda,但是出现了下面的纠结问题,搞了将近五个多小时,才解决,首先我的笔记本是联想R720 1050Ti的显卡,安装ubuntu 16.04 发现源中的驱动安装好后,安装CUDA 9.1 local版本出现问题,没办法安装成功,以为是驱动问题,安装新的驱动也不行,于是想起来之前用的是17.04,打开镜像网站发现17.04已经不再支持了,找了old版本中,找到下载安装,发现没有源可以用,放弃,安装17.10,开机就出错,于是又退回16.04,安装自带的驱动,安装了cuda 9.0 run版,成功了,安装cmake,ssh-server,于是我们成功了:
编程模型中我们介绍了内存,线程相关的知识,接着我们启动了我们的核函数,这些只是大概的勾勒出CUDA编程的外貌,通过前几篇可以写出一般的可运行程序,但是想获得最高的效率,需要反复的优化,以及对硬件和编程细节的详细了解,怎么评估效率,时间是个很直观的测量方式。
用CPU计时
使用cpu计时的方法是测试时间的一个常用办法,我记得很有趣的一件事时,我们在写C程序的时候最多使用的计时方法是:1
2
3
4
5clock_t start, finish;
start = clock();
// 要测试的部分
finish = clock();
duration = (double)(finish - start) / CLOCKS_PER_SEC;
其中clock()是个关键的函数,“clock函数测出来的时间为进程运行时间,单位为滴答数(ticks)”;字面上理解CLOCKS_PER_SEC这个宏,就是没秒中多少clocks,在不同的系统中值可能不同。必须注意的是,并行程序这种计时方式有严重问题!如果想知道具体原因,可以查询clock的源代码(c语言标准函数)
这里我们使用gettimeofday() 函数1
2
3
4
5
6
7
double cpuSecond()
{
struct timeval tp;
gettimeofday(&tp,NULL);
return((double)tp.tv_sec+(double)tp.tv_usec*1e-6);
}
gettimeofday是linux下的一个库函数,创建一个cpu计时器,从1970年1月1日0点以来到现在的秒数,需要头文件sys/time.h
那么我们使用这个函数测试核函数运行时间:
我把代码部分贴出来,完整的访问代码库:https://github.com/Tony-Tan/CUDA_Freshman
1 |
|
主要分析计时这段,首先iStart是cpuSecond返回一个秒数,接着执行核函数,核函数开始执行后马上返回主机线程,所以我们必须要加一个同步函数等待核函数执行完毕,如果不加这个同步函数,那么测试的时间是从调用核函数,到核函数返回给主机线程的时间段,而不是核函数的执行时间,加上了1
cudaDeviceSynchronize();
函数后,计时是从调用核函数开始,到核函数执行完并返回给主机的时间段,下面图大致描述了执行过程的不同时间节点:
我们可以大概分析下核函数启动到结束的过程:
- 主机线程启动核函数
- 核函数启动成功
- 控制返回主机线程
- 核函数执行完成
- 主机同步函数侦测到核函数执行完
我们要测试的是2~4的时间,但是用CPU计时方法,只能测试1~5的时间,所以测试得到的时间偏长。
接着我们调整下我们的参数,来看看不同线程维度对速度的影响,看看计时能不能反映出来点问题,这里我们考虑一维线程模型
- 2的幂次数据量 1<<24,16兆数据:
- 每个块256个线程
- 每个块512个线程
- 每个块1024个线程
- 每个块256个线程
- 2的非幂次数据量 (1<<24)+1,16兆加一个数据:
- 每个块256个线程
- 每个块512个线程
- 每个块1024个线程
- 每个块256个线程
对于我这个cpu这三个参数的性能差距比较小,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数据不能被完整切块的时候性能滑铁卢了,这个我们可以使用一点小技巧,比如只传输可完整切割数据块,然后剩下的1,2个使用cpu计算,这种技巧后面有介绍,以及包括如何选择系数。我们本篇之关系计时函数的工作状态,目前看起来还不错。
用nvprof计时
CUDA 5.0后有一个工具叫做nvprof的命令行分析工具,后面还要介绍一个图形化的工具,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nvprof,学习工具主要技巧是学习工具的功能,当你掌握了一个工具的全部功能,那就是学习成功了。
nvprof的用法如下:1
$ nvprof [nvprof_args] <application>[application_args]
于是我们执行命令得到
出现错误:1
======== Error: unified memory profiling failed.
原因是权限问题,因为安全原因,Mac os和Linux当你调试程序时,一个程序(比如IDE)要接入别的进程(被调试进程),这时候需要权限保证安全,否则一些坏程序会肆意干扰别的程序,出现问题,所以操作系统不允许线程间任意通信。
解决办法是加上sudo,但是还是有问题,超级用户的环境变量里没有nvprof:
如果我们使用完整的nvprof路径加上sudo执行
工具不仅给出了kernel执行的时间,比例,还有其他cuda函数的执行时间,可以看出核函数执行时间只有4%左右,其他内存分配,内存拷贝占了大部分事件,nvprof给出的核函数执行时间2.1011ms,上面cpuSecond计时结果是2.282ms
可见,nvprof可能更接近真实值。
nvprof这个强大的工具给了我们优化的目标,分析数据可以得出我们重点工作要集中在哪部分。
理论界限最大化
得到了实际操作值,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我们能优化的极限值是多少,也就是机器的理论计算极限,这个极限我们永远也达不到,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知道,比如理论极限是2秒,我们已经从10秒优化到2.01秒了,基本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花大量时间优化速度了,而应该考虑买更多的机器或者更新的设备。
各个设备的理论极限可以通过其芯片说明计算得到,比如说:
- Tesla K10 单精度峰值浮点数计算次数:745MHz核心频率 x 2GPU/芯片 x(8个多处理器 x 192个浮点计算单元 x 32 核心/多处理器) x 2 OPS/周期 =4.58 TFLOPS
- Tesla K10 内存带宽峰值: 2GPU/芯片 x 256 位 x 2500 MHz内存时钟 x 2 DDR/8位/字节 = 320 GB/s
- 指令比:字节 4.58 TFLOPS/320 GB/s =13.6 个指令: 1个字节
总结
本文我们简单介绍了CUDA核函数的计时方法,以及如何评估理论时间下届,也就是效率的极限值,了解性能瓶颈和性能极限,是优化性能的第一步。
转载请标明来源www.face2ai.com